找到相关内容219篇,用时10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惠能对中国本土哲学的回应

    良知良能说,良知 良能完全是由内心先天地固有的,和人类的实践行为毫无关系。   荀子在知行观上以经验论为基础,确立知识的客观性基础,同时更强调行的作用。   先秦墨家一系,墨子对知行观持经验论的...自力论的趋同   在修行和解脱方式上,惠能强调的是自修自成佛自解脱,充分开发人心的内在价值资源, 鼓励人们主动把握自己的命运。而这一点上,不论是儒家、道家,还是墨家,都是非常注重 的。   在儒家,...

    董群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462441229.html
  • 中國佛教的思惟發展(1)

    卻並不能把此一特別傾向,就可看作是中國文化思想、或者民族精神的整體。因為在先秦時代,中國文化已透出了多方面的思想形態。如所謂法家、名家、墨家、陰陽家、道家等等,在這些思想裡,它們並不以道德主體為思想的中心或思惟形態,它們有的是知識論的傾向,近於以邏輯、分析為中心的西方的思惟形式,如名家;有的是重宗教的、物理定則的思惟方式,如墨家、陰陽家之類;有的則重現實社會本身的整際問題,不以理性的實踐為主,而以...

    張曼濤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322144302.html
  • 刘贵杰:僧肇思想之基础(2)

    123],正名即使名实相应,名符于实,实符于名;有斯名必有斯实,有斯实必有斯名。而其所谓君臣父子之分(论语颜渊篇),亦即是正名。此种正名之学称为“名学”,乃扩及中国古代之逻辑理论,中国名学当以墨家为代表...批判辩者与墨家之辩说而谓“名定而实辨”、“名闻而实喻,名之用也”(均正名篇)。先秦儒家哲人之析论“名”“实”当以荀子最为详尽明晰。  随时空之迁流与历史之发展,此战国正名或形名之学;至魏晋期间,复为...

    刘贵杰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322544308.html
  • 中国佛教的思惟发展(1)

    透出了多方面的思想形态。如所谓法家、名家、墨家、阴阳家、道家等等,在这些思想里,它们并不以道德主体为思想的中心或思惟形态,它们有的是知识论的倾向,近于以逻辑、分析为中心的西方的思惟形式,如名家;有的是重宗教的、物理定则的思惟方式,如墨家、阴阳家之类;有的则重现实社会本身的整际问题,不以理性的实践为主,而以批判的严厉的条法为主,如法家;有的则倾向于个性的解放,重视自然生命和个我生命,如道家的老庄思想...

    张曼涛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24745834.html
  • 人死永灭论与人死续存论(四一)

    既然人死续存不是神的意志作为第一性而出现的结果——尤其在佛教、印度教、道教、墨家、儒家以及民间信仰中表露的更加明确,我们又如何依照唯心主义的具体定义把人死续存论定性为唯心主义呢?可见,从前关于人死续存论...在人死续存论中,存在多种表现形式,比如,佛教人死续存论,道教人死续存论,婆罗门教人死续存论,墨家人死续存论,儒家人死续存论,拜火教人死续存论,摩尼教人死续存论,锡克教人死续存论,明教人死续存论,古...

    思乡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142149937.html
  • 人死永灭论与人死续存论(四十)

    和印度等少数国家的一部分人中存在。如中国的儒家思想、道家思想、墨家思想、道教,佛教、印度教、婆罗门教都存在这类的思想。只是这类的思想在他们当中的表现并不一定都占优势。其中,只有佛教对这种认识是到家的,...霸道/先知为重/谶纬横行——而提出的宗教观点,当作放之四海皆准的绝对真理,形成佛教/宗教鸦片论,导致佛教被许多中国人认为是“麻醉人民的鸦片”。实在谬误!中国传统文化如儒家、墨家、道家、道教、佛教何处能够...

    思乡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142149938.html
  • 宗教伦理学的基本原理与中层原则

    东方先秦诸子中的儒、道、墨家与印度大多数宗教学派, 在提出与社会共识相同或相异的伦理见地时, 大都依其经验法则, 而翻转归结于形上的本体, 如亚里斯多德的“第一因”(first causes )或“第一原理”(first principles)、新旧约的“上帝”(God)、儒家的“天命”、道家的“道”、墨家的“天志”与婆罗门教的“梵”(Brahma)。  笔者曾撰《佛教伦理学》,建构佛教伦理见地的思想...

    释昭慧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291151889.html
  • 论四种“言意之辨”

    听者 是反面来理解自己的话不同,庄子则是希望听者根本不要自己的话当真(类似今日王朔“千万别把我当人”的策略),最好听完回头就忘记掉,“忘言”或许才能“得意”。⑻ 墨家最接近西方哲人的“逻各斯...中国古代最完整的形式逻辑体系。然而正如前所述,中国古代哲学家们的兴趣并不在这些“物之粗”的东西,所以尽管墨家创始人及其后学摩顶放踵,赴汤蹈火,乃中国历史上最辛苦的一个学派,终至于衰微而成“绝学”。 ...

    何二元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254460034.html
  • 儒佛异同论

      禹,吾无间然矣!菲饮食而致孝乎鬼神,(中略)禹,吾无间然矣。   然于时俗之所为者又非漫无抉择也;如云“非其鬼而祭之,谄也”之类是。   孔子何为而如是,外人固未易识。墨家尝讥儒者“无鬼而学祭礼”...不免分离对立,群己人 我之间更失其亲和温润,非可大可久之道。唯墨家未省识乎此,乃倡为节葬、短丧而非 乐;唯儒家之深识乎此也,故极重礼乐以救正之焉。   孔子正亦要稳定人生,顾其道有异乎一般宗教之延续人们...

    梁漱溟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275160142.html
  • 何光沪:中国文化与宗教

    一个特点,是他的唯一的关系。这种宗教同儒家的关系是唯一的,但并不是排他的。因为儒教既不是佛,也不是道,不是伊斯兰教,也不是基督教,而且只同儒家有关系,而且它从百家里面的道家、墨家、法家完全无关,只同儒...烦人的、很罗嗦的、很不愉快的程序问题。就是这个问题。  墨和道更是如此,我认为。墨家的宗教性很强,这是公认的一个结论。道也是相当具宗教性和神秘性的,因为道道出万物之母,道生一生二生三生万物,这就是...

    何光沪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323460369.html